以太坊的“合并”是什么?一文带你搞懂以太坊“合并”
以太坊的“合并”(The Merge)指的是以太坊网络一次极其关键的技术升级。这次升级的核心是将以太坊主网与一个名为“信标链”(Beacon Chain)的独立区块链进行合并。通过这次操作,以太坊网络的共识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原有的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PoW)机制转换为了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 PoS)机制。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规划、开发与测试。
合并前的双链并行
1、在“合并”正式发生之前,以太坊网络实际上由两条平行的链组成。一条是我们所熟知的以太坊主网,它负责处理所有的交易、执行智能合约以及维护账户状态,它依赖于工作量证明机制来保障网络的安全。这意味着,网络依靠大量的“矿工”通过高性能计算机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来创建新的区块并获得奖励。
2、另一条链是信标链。信标链于2020年12月启动,它是一条独立的、采用权益证明共识机制的区块链。信标链在初期并不处理实际的交易或智能合约,它的主要任务是作为新共识机制的协调中心,让验证者可以加入网络,通过质押以太币(ETH)来参与共识过程,为最终的合并做好准备。
3、这两条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行运行。以太坊主网继续作为执行层,处理日常的用户活动;而信标链则作为共识层,构建并验证着一个平行的区块历史。这种设计确保了新的共识系统可以在不干扰主网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得到充分的测试和稳定运行。
“合并”的技术核心
1、“合并”这个词形象地描述了整个升级过程的核心动作:将以太坊主网这个“执行层”正式“接入”到信标链这个“共识层”之上。可以将其理解为,为一艘正在航行的船更换引擎。原有的PoW引擎被关闭,取而代之的是早已准备就绪并稳定运行的PoS引擎。
2、合并之后,以太坊主网原有的功能得以保留,它继续负责处理交易、部署和执行智能合约。用户与应用程序的交互方式几乎没有变化。它成为了新以太坊架构中的“执行层”。
3、信标链则正式接管了整个网络的安全职责。区块的产生和验证不再通过矿工的算力竞争,而是由质押了ETH的验证者来完成。信标链成为了网络的“共识层”,负责确保所有交易都经过有效验证并被有序地添加到区块链中。
共识机制的根本转变
1、工作量证明(PoW)是一种依赖于计算能力的共识机制。矿工们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来运行专门的硬件设备,竞相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难题。第一个解决难题的矿工获得打包新区块的权利,并得到新发行的ETH作为奖励。这种机制通过巨大的能源消耗来确保网络的安全。
2、权益证明(PoS)则是一种基于经济激励的共识机制。参与者需要将一定数量的ETH作为“押金”(即质押)锁定在网络中,从而获得成为验证者的资格。网络会根据算法从这些验证者中随机选择一位来创建下一个区块。验证者通过诚实地工作可以获得奖励,假如验证者作恶,其质押的ETH将被罚没(Slashing)。这种机制将网络安全的保障从能源消耗转移到了经济资本上。
3、从PoW到PoS的转变,意味着以太坊不再需要依赖能源密集型的挖活动来维护网络安全。网络的安全性转而由验证者质押的巨额经济价值来保障。攻击网络的成本变得非常高昂,因为攻击者需要掌握大量的ETH,并且一旦攻击失败或被发现,其投入的资本将面临被销毁的风险。
合并带来的直接影响
1、最显著的影响是以太坊网络的能源消耗大幅降低。由于不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哈希运算,网络的电力需求骤减。这是“合并”最直接和最广为人知的一个结果。
2、以太币(ETH)的发行量也发生了改变。在PoW机制下,每天都有大量的ETH作为区块奖励发放给矿工。转向PoS之后,发放给验证者的奖励远少于之前给矿工的奖励,这使得ETH的新增供应量大幅减少。
3、需要明确的是,“合并”本身并没有直接降低网络交易的Gas费用,也没有显著提升网络的交易处理速度(TPS)。这些性能上的优化是其它升级(例如分片和Rollups)所要解决的问题。“合并”的核心目标是改变共识机制,为后续的扩容升级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以太坊的“合并”是什么?一文带你搞懂以太坊“合并”的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