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销毁机制的币有哪些
OKB、GT、DRDR、TPay、VISTA等代币通过销毁机制提升稀缺性,OKB一次性销毁6525万枚后总供应锁定2100万枚,价格24小时涨200%,GT持续季度销毁已减量59.54%,DRDR创新“销毁即入股”模型,TPay构建收益消费闭环,VISTA实现交易即销毁,MBG承诺4.4亿美元回购销毁,但生态发展、真实需求与承诺兑现风险仍需警惕。
在加密货币领域,销毁机制是一种重要的通缩策略,通过永久性地从流通中移除一部分代币来增加稀缺性,从而可能提升剩余代币的价值。2025年8月,多家项目方在这一机制上做出了重大调整,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介绍几种具有销毁机制的知名代币,并解释其运作原理与市场影响。
2025主流比特币交易所:
芝麻交易所官网:
芝麻交易所官方app:
币安官网:
币安官方app:
gate.io官网:
gate.io官方app:
一、平台币的销毁浪潮
平台币是交易所发行的原生代币,其销毁机制通常与交易所的利润挂钩,旨在回馈持有者并提升币价。
1. OKB:创纪录销毁与生态转型
OKB是OKX交易所的原生代币。2025年8月,OKX宣布一次性销毁6525万枚OKB(约占当时流通量的52%),价值约76亿美元。此次销毁后,OKB的总供应量被永久锁定在2100万枚,与比特币的总量形成符号性呼应。智能合约也移除了增发功能,确保了上限不可变更。
此次大规模销毁的直接市场反应是OKB价格在24小时内暴涨200%,从45美元附近最高飙升至142美元。除了通缩预期,OKB的价值还与其二层网络X Layer深度绑定,OKB被确立为X Layer上唯一的Gas费支付代币。OKX希望通过其5000万注册用户和日均超600亿美元的交易体量,为OKB创造真实的需求场景。然而,X Layer生态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其链上最大市值的MEME币XDOG流动性池规模仅23万美元,凸显了生态繁荣需真实用户支撑的挑战。
2. GT:持续性的季度销毁
GT是Gate交易所的平台币。其销毁机制的特点在于持续性和规律性。2025年第一季度,Gate完成了对1,542,910枚GT的销毁,价值约3384万美元。自2019年主网上线以来,GT的总量已从初始的3亿枚减少了约59.54%。这种持续的通缩进程旨在增强GT的稀缺性和长期价值。
二、新兴生态与销毁创新
除了传统的交易所平台币,一些新兴项目也在探索将销毁机制与更复杂的生态权益相结合。
1. DRDR & BUYCOIN:销毁赋能与权益共建
DRDR和BUYCOIN构建了一个独特的“销毁即入股”模型。DRDR总量恒定21亿枚,采用流量通缩机制。其核心规则是:当用户购买DRDR并转入黑洞销毁时,其中的40%会永久销毁,而另外的60%则会触发矿池产出,按每日1.3%释放给用户,154天内可获得120%的产出。这形成了一个“销毁-稀缺-增值”的价值螺旋。
更重要的是,用户通过销毁DRDR可以获得“权益值”,从而有资格瓜分BUYCOIN交易所平台币BUY的3000万枚原始代币,并参与交易所50%的净收益分红。这种设计将销毁行为与平台的股东权益深度绑定。
2. TPay (Thrive):连接链上收益与现实支付
TPay是Thrive生态的核心支付代币。其销毁机制嵌入在一个更大的经济闭环中:用户可以将存在Thrive“余额宝”中的多种主流资产产生的日息以TPay形式领取,并用于线下支付(通过对接支付宝和Mastercard)或在链上商城内消费。生态内部形成了“收益—消费—回购—销毁”的循环,通过回购和销毁来提升代币的内在价值。Thrive团队强调DAO透明治理,所有用于回购和生态建设的资金动向均在链上可查。TPay在PancakeSwap上的发行遵循“零预留、公平发射”的原则,项目方及关联方无预留仓位。
三、DEX与DeFi项目的销毁机制
去中心化交易所和DeFi项目也常利用销毁机制来管理代币供需。
1. VISTA (Ethervista):交易即销毁
VISTA是Ethervista DEX的原生代币,最大供应量为100万枚,属于通缩型代币。其核心机制是:在每一笔交易中,智能合约会自动销毁部分代币。这种机制由平台交易费用支持,旨在通过持续减少供应量来驱动稀缺性和长期增值。其价值与Ethervista DEX平台的用户增长、交易活跃度以及以太坊生态的发展紧密相关。
四、传统金融背景项目的销毁计划
一些具有传统金融背景的项目在进入加密领域时,也会采用销毁机制来吸引投资者。
1. MBG (MultiBank Group):巨额回购销毁承诺
MBG是MultiBank集团推出的代币,该集团声称每日有高达350亿美元的交易规模并持有290亿美元实体资产作为支撑。为提升代币价值,集团宣布了一项总额达4.4亿美元的回购销毁计划,将在未来四年内执行,以期逐步减少市场流通量。MBG被设计为用于支付交易手续费、质押获取收益、领取平台奖励以及在其各类业务板块间结算流通。
五、重要提示与风险考量
尽管销毁机制听起来很吸引人,但投资者仍需保持理性,注意以下风险:
- 机制依赖性:代币的长期价值不仅仅依赖于销毁。生态系统的真实发展、用户 adoption、产生可持续收入的能力以及整体市场状况更为关键。例如,OKB的X Layer生态仍需证明其能承载巨大市值。
- “虚假”繁荣风险:尤其需警惕一些MEME币或缺乏实际用途的项目可能利用销毁概念制造热度,其流动性可能非常脆弱,巨鲸用户极易操控价格。
- 承诺兑现风险:对于MBG等承诺未来进行回购销毁的项目,需要关注其承诺是否能够切实履行。
- 监管不确定性:广泛的加密市场监管环境仍在演变中,可能对任何代币的经济模型产生影响。
总结
销毁机制作为一种通缩工具,被OKB、GT等平台币和DRDR、TPay、VISTA等新兴项目所采用,旨在通过减少流通量来提升代币稀缺性。然而,销毁本身并非价值的绝对保障。投资者在决策时,必须深入研究项目的基本面,包括其实际应用场景、生态发展进度、团队执行力以及整体的可持续性,并充分意识到加密货币市场固有的高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加密货币市场波动剧烈,投资前请务必进行独立调研并谨慎决策。
以上就是有销毁机制的币有哪些的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