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合约双雄逐鹿:Bybit与Bitget交易哲学和金融机制有何不同?

作者 : okex 本文共2666个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分钟 发布时间: 2025-07-18 共2人阅读

永续合约双雄逐鹿:bybit与bitget交易哲学和金融机制有何不同?

永续合约双雄逐鹿:Bybit与Bitget交易哲学和金融机制有何不同?

Bybit 与 Bitget 的机制设计,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但各自适配于完全不同的交易者画像与策略需求。

作为紧随 Binance 的衍生品交易所,Bybit 与 Bitget 如何在高度竞争、波动剧烈的永续合约战场中杀出重围?

Bybit 选择了极致资本效率的架构路线,力求构建一套服务机构级策略的“金融引擎”;而 Bitget 则拥抱高波动性敏感性,借助更开放、透明且响应迅速的机制,争夺主观交易者与套利量化团队的心智。

看似相近的顶层算法,竟能演化出完全不同的 K 线行为——真正的差异,藏在每一处细节中。

在 Binance 这一行业主导者的“算法秩序”之下,Bybit 与 Bitget 并未一味模仿,而是在资金费率、标记价格、强平流程等结构性制度灰区中,以各自独特的交易哲学和金融机制,摸索出不同的生存路径与策略空间。

一、指数价格算法:谁的价格更“真实”?

Bybit 与 Bitget 均遵循行业最佳实践,采用多家主流现货交易所的报价,通过交易量加权平均法(VWAP)来计算指数价格,旨在构建一个能够反映资产广泛市场价值的公允价格,从而有效抵御因单一交易所流动性不足或被恶意操控而产生的价格异常。

Bybit 机制

Bybit 从多家主流交易所获取现货价格,并按交易量加权计算指数。然而,其具体数据来源并未完全公开,平台也保留在极端市场行情下无需预先通知即可调整数据源及其权重的权利。这种机制在提供运营灵活性的同时,也对交易者构成一定的“信息黑箱”。

Bitget 机制

Bitget 同样采用 VWAP 方式,但其显著优势在于完全公开所有指数成分交易所(如 Binance、Coinbase、OKX 等),为交易者尤其是量化团队提供了高透明度的数据来源,方便模型验证与风险评估。

核心区别

  • 透明度: Bitget 提供全量的数据来源公开,降低“黑盒”风险,交易者更易进行建模和回测;Bybit 则在保持平台灵活性的同时牺牲了一定透明度,带来“信任成本”。
  • 异常数据处理机制: Bitget 对数据源的异常处理更为严格,只有当某数据源价格回归至中位数 ±2% 区间内,才可重新纳入指数计算;相比之下,Bybit 设置的容忍度为 ±5%,更为宽松。
  • 价格平滑机制(Bitget 特有):当指数成分调整可能导致价格跳动超过 0.1% 时,Bitget 启动“平滑过渡机制”,逐步替换成分,以避免因技术性更换引发的价格突跳,从而降低非市场因素引起的强平风险。(但是在山寨币剧烈波动时反而是个问题)
特性 Bybit Bitget 备注
数据来源 通用描述,保留运营灵活性 明确列出潜在来源列表 Bitget 较透明。透明度是量化交易的生命线,Bybit 的 “黑盒” 做法增加了模型风险。
权重方法 24 小时交易量加权 24 小时交易量加权,每 4 小时更新 基本持平,Bitget 更新更频繁,理论上适应性稍好。
异常偏离阈值 >5%(主流币种为 1%) >5% 基本持平。
异常重新纳入阈值 回归至 5% 以内 回归至 2% 以内(更严格) Bitget 更优。更严格的回归条件体现了对风险源的更低容忍度,指数更稳健。
数据延迟超时 15 分钟无成交 15 分钟无价格更新 基本持平。
价格平滑机制 无明确说明 有,当指数构成变化导致价格波动 >0.1% 时触发 Bitget 机制较优。此机制展现了对细节和用户保护的极致追求,防止了因平台自身技术调整引发的意外滑平。
合成指数备用方案 基于自身永续合约订单簿的深度加权中间价 基于自身现货市场订单簿的深度加权中间价,并使用 EMA 平滑 Bitget 的 EMA 平滑在理论上能提供更稳定的合成价格。
明示的自由裁量权 明确保留在极端情况下不经过调整来源和权重的权利 明确保留在极端情况下移除交易所或分配固定权重的权利 Bybit 的自由裁量权更大,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危机处理工具,也是潜在的人为干预风险源。

二、标记价格算法:如何抵抗市场操纵?

Bybit 与 Bitget 均采用行业内广泛认可的“三价中值法(Median-of-Three)”来计算合约标记价格。该方法通过取三个独立价格来源的中位数,有效抵御单一数据源失真,从根本上降低了“拉盘/砸盘触发强平”的操纵行为风险。

Bybit 机制

Bybit 选取三个价格:

  • 价格1 和 价格2:基于指数价格、资金费率与短期基差等推导;
  • 价格3:平台内的最新成交价。

系统以三者的中位数为标记价格,有效过滤极端价格波动。

Bitget 机制

与 Bybit 相同,Bitget 也采用三价中位法,并引入结构基本一致的三项价格,虽然命名与排列方式略有不同,但本质逻辑一致。

实质差异不在算法,而在底层数据质量

尽管两者在公式结构上高度一致,但最终标记价格表现的关键,并非顶层算法设计本身,而是输入参数的生成方式,尤其包括:指数价格来源是否透明、资金费率的计算频率与逻辑和基础数据更新机制是否滞后。

这些底层因素,才是决定平台是否“容易被 操控”或“强平合理性”是否稳健的核心。

多说一句:跟随交易所的标记价格偏离的“幽灵盈亏”(Phantom P&L)现象

在剧烈行情下,尤其是小市值 altcoin,交易者经常遇到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

刚刚市价开仓,系统立刻显示“未实现亏损”或“接近爆仓”。

这并非系统漏洞,而是双价格体系结构性特征所致:

  • 开仓价格以最新成交价计入;
  • 未实现盈亏则根据标记价格计算。

如果开仓时标记价格低于最新成交价,则多头仓位瞬间显示亏损;

反之亦然,空头开仓也可能立刻进入“虚假盈利”状态。

这类“幽灵盈亏”在行情剧烈波动、交易所订单簿较浅、指数与现货存在短期偏离时尤为明显,令不熟悉机制的新手交易者误以为系统存在“恶意爆仓”。

三、资金费率算法:静态稳定 vs 动态反馈

资金费率是锚定永续合约价格与现货价格的核心机制。尽管 Bybit 与 Bitget 采用了相同的顶层资金费率计算公式,但其中一个关键参数的定义却截然不同,这揭示了它们在市场调节机制上的根本性哲学差异。

Bybit 机制:

Bybit 采用标准的“溢价指数 + 利率”公式。其中,用于衡量市场深度的关键参数“冲击保证金数额”(IMN),是为每个合约静态配置的一个固定 USDT 值。这一数值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保持不变。

Bitget 机制:

Bitget 采用与 Bybit 相同的顶层公式,但冲击保证金额(IMN)的计算方式与 Bybit 完全不同。

特性 Bybit Bitget
IMN 计算方法 静态,为每个合约预设定固定的 USDT 值 动态,基于公式 $200 USDT / MMR$$
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 较低,且在所有资产间

以上就是永续合约双雄逐鹿:Bybit与Bitget交易哲学和金融机制有何不同?的详细内容


欧交易所app下载官网 » 永续合约双雄逐鹿:Bybit与Bitget交易哲学和金融机制有何不同?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